更新时间:2025-10-07 20:51:41 | 浏览次数:6924
6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陈政高同志多位亲友处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陈政高同志,因病于202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寄语“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强调“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嘱咐“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深情嘱托、悉心教导,指引孩子们“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钟自然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
社会是大课堂,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土壤。社会教育是育人全链条的重要一环,全社会都有责任参与到培育未来、创造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文化有养心志、育情操、涵养精神气质的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深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有效开发配置好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让“国风”、“国潮”浸润广大少年儿童,使他们从小懂得“何以中国”,让中华文脉融入精神血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精神文化产品的健康与否关系着孩子们的“精神空间”和“心理空间”,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深远。要提供更多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新媒介传播形式、有引领力和吸引力的书刊、音乐、影视、文化活动等,更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少年儿童身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需要帮助和引导他们更好辨识网络上的各种圈层、潮流现象,抵御不良信息和非法侵害,培育数字素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要协同发力,既防止和打击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网络言行,又加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数字产品供给,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撑起健康守护伞,持续完善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心理咨询、教育、治疗等服务,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来要在他们手中实现。从“仰视世界”到“平视世界”,今日之中国更加自立、自强。少年儿童生活在环境更加稳定、物质日益富足、信息资讯空前丰富与便捷的时代,更有底气、有条件发展个性、展现自信。当然,他们有“少年意气”,也有“成长烦恼”。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直面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与突飞猛进的新媒介、新技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多重影响,身心健康成长面临许多新挑战。如何把握成长环境变化和少年儿童身心特点,为孩子们提供科学教育、正确引导和更好发展空间,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是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深入思考、协力作答的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粽子带有节日性、季节性的消费特点,如何将粽子从单一的节日食品拓展为四季皆宜的美味佳肴并创造消费新场景,成为遂昌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拉萨6月1日电 (李林)5月28日至31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2025级高级学衔班招生考试西藏拉萨市考点和四川阿坝县考点同期开考。经严格报名审核,具备参加考试资格的考僧在为期4天的考试中,围绕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和戒律五部大论辩经,参加通识知识考试。现两个考点招考工作已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