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5 13:37:25 | 浏览次数:4498
武汉5月5日电 (记者 梁婷)记者5日从湖北省文旅厅获悉,“五一”假期,湖北“上新”6大类100多个文旅消费新场景和新产品,激活假日旅游市场,该省入境游订单数量激增。
直到那个倒春寒的深夜,李强引入的传感器智能技术预警到低温情况,智能大棚紧急启动保温措施,保住了全部菌包,而传统大棚却被冻坏了三成木耳。
徐汇滨江这段11.4公里水岸线,这里曾经是一条封闭的工业岸线,集聚了各类工业厂房。这片区域以前是亚洲最大的水泥厂。徐汇滨江的开发,并不是单纯的大拆大建,而是尽量对昔日的工业遗存进行更新改造和活化利用,让它们成为“日用品”融入人们生活。
绍兴5月5日电(蓝伊旎 罗舒丹)在浙江绍兴上虞,一群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正作为“上虞尚品”(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总社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的“土特产推荐官”聚集在家乡。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探索着用新思路为深藏山野的农产品打开市场。
其一,农业生产和农耕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华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考古发现,距今约9000~8000年前,我国就已形成以粟作、稻作为主要生计方式的农业体系。湖南彭头山、浙江良渚等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和完整的灌溉系统,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内蒙古敖汉兴隆沟遗址发现的粟、黍等,实证了我国农耕文明悠久的历史。
首先,农耕文明核心区的地理环境催生了统一需求。黄河流域特别是中原地区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受湿润季风气候和周期性洪水影响,先民们必须依托大规模水利工程和强有力的政权组织来实现集中化管理、协作治理和资源调配。这种生产与管理方式推动周边族群为获取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而主动向中原内聚,并孕育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底色,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根基。中华文明的这种统一性不是武力征服的偶然结果,也非不同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农耕文明在特定地理环境下融合、演化的结果。
当国潮玩具“硬控”消费者的同时,新中式服装也正被越来越多人所青睐,更成为不少外国友人选择的一种“新时尚”。走进上海一家新中式服装店,盘扣、立领、马面裙、宋锦、刺绣、香云纱……兼具东方哲思与先锋美学的新中式服饰展则映入眼帘,以跨越文化代沟、激发情感共鸣的“中国式浪漫”,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在此参观、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