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6 04:25:59 | 浏览次数:3761
“咚,哒,咚,哒,咚咚哒......”演出在密集的鼓点中拉开帷幕,孩子们挥拳舞剑行云流水,开场秀《少年强则中国强》融合武术、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展现了青少年的蓬勃朝气,更让人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希望。
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年6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中国科学院学部团结带领广大院士攻坚克难,在陆相成油理论、中微子振荡等基础前沿,“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高技术发展,“黄淮海战役”“渤海粮仓”等农业科技工程示范的诸多领域,取得一批“顶天立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从 口 味 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无论是甜粽还是咸粽,主要原材 料 都 是 糯米。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但过量食用糯米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老人、小孩或病人应谨慎食用。
北京6月1日电 2025年“奔跑吧·少年”中外青少年假日亲子体育嘉年华活动6月1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指导,国家体育总局对外体育交流中心、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主办,北京体育大学承办,来自20余国驻华外交人员家庭、跨国公司外籍人员家庭及北京青少年家庭近450人参与活动,通过体育互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友好交流。
一些校园里,拆卡文化流行,盲卡成为“社交密码”,不玩卡牌或被认为“跟不上潮流”,有了好卡牌则等于有了好人缘。“一张稀有卡能换来全班同学的羡慕。”北京某中学门口,初三学生小杨展示着一张“哪吒”黑背卡,为了抽中此卡,他用两周的早餐费买了23包卡牌,“拆到的时候心跳加速、手都在抖,感觉自己是‘天选之子’。”
从扬州小脚粽、南京四角粽,到浙江嘉兴粽、金华火腿粽,过去“一叶包万物”的繁华喧嚣,逐渐回归为“一叶包己悦”的理性。以往高油脂、重口味的经典粽子,以低盐、低糖、少油的面貌重现江湖,绿色、健康、轻肠胃负担成为端午粽子的新标签。
“这是我们公司新研发的‘茶香豆沙粽’,配料很简单,糯米、饮用水、白砂糖几种常规材料加上茶粉,具体配比才是关键。”包粽工苏阿姨边忙活边介绍,他们所有人都尝试过“茶香豆沙粽”,都觉得茶的清香能很好地中和平衡甜味,形成和谐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