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4 07:12:34 | 浏览次数:0037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多边性”则体现在它独特的决策机制——遵循成员国协商一致原则,任何重大决策须经全体成员国同意方可通过。尽管这一机制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带来一定挑战,但相比于做出损害某一方利益的决定,确保决策的公正性更为重要。此外,上合组织内部的合作是多层次的,各国可以以成员国、观察员国或对话伙伴的身份参与合作。
借助空间设计、文化融合与业态升级,传统菜市场正从“单一买菜场所”变身“城市新地标”。它不仅承载着本地生活的烟火气,也回应着年轻一代多元化、体验式的消费需求,以更鲜活、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城市发展脉络。
“如今很多任务都可以远程完成,常驻沙漠一线的人员数量也大幅减少。”杜尔德耶夫见证了气田现场从依靠人力巡检到依托智能系统操控的数字化转变。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每一立方米天然气安全稳定输送。”
昆明6月19日电 (李长明 李娅妮 陈彩芬)近日,百岁四川籍抗战老兵廖沛林在关爱老兵志愿者的帮助下,重返战友长眠之地——松山战役遗址。未来将在儿女的陪伴下在此定居。为实现这一愿望,他等了十年。
把时间回溯到五年前。在我国五年计划和规划编制史上,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短短两周,超过百万条建议从四面八方汇聚,内容涵盖科技、教育、医疗、养老等方方面面。
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国家在地方合作、人员往来、教育交流、文化旅游等领域达成一系列新的合作成果,拉紧了同心同德、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在中亚开设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等,在中国高校增设中亚语言专业,继续实施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同中亚国家立法机构、政党、妇女、青年、媒体、智库等合作,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六国元首见证签署多份友城协议,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城数量突破100对,完成了习近平主席3年前提出的倡议目标。北京和杜尚别直航首飞,中国同中亚国家首都直航实现全覆盖。六国签署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同意出台简化签证手续等便利化举措,让中国和中亚国家民众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各方商定积极推动互设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联结六国历史文脉,传承千年丝路情谊。此行期间,《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在中亚五国播出,习近平主席引用的中国诗文典故广受当地民众关注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