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9 10:35:50 | 浏览次数:7116
福州6月20日电(郑江洛)20日,在正于福建福州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海创会”)上,1022项高新技术成果集中展示,助力福建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
据了解,活动由四川省商务厅、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通过“文化展演+成果发布+场景体验+消费赋能”多元形式,展现便民服务创新成果,激发消费活力。
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北京突破了一碳转化、底盘细胞设计技术、大片段基因编辑技术等一批前沿技术;推动一批创新产品转化落地,如高彩霞团队开发的全球首个植物高效大片段DNA精准插入技术,应用于农业生物性状改良,使高油酸大豆油酸含量从20%提高到80%,谭天伟院士开发了全球领先的生物法制备己二酸技术,中试产量达到国际最高记录110g/L等;推动技术服务平台加速建设,强化生物设计支撑能力,提升工艺放大水平,完善第三方风险评估与合规保障服务;推进昌平、平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有序建设,强化产业空间和配套设施保障。
面对这些硬性约束,船舶碳捕集技术成为航运业脱碳的有效路径,而液态二氧化碳的高效安全转运,又是船舶碳捕集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然而,液态二氧化碳接卸作业过程涉及精密的船位控制、复杂的管道连接与压力管理,任何细微的操作偏差都可能带来风险,此次安全接卸的意义不言而喻。
垃圾围城消失背后,是中国环保产业崛起的缩影。垃圾焚烧厂从“吃不饱”到“强输出”,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化跃迁。焚烧技术出海,输出的远非一套设备,而是一条完整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