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0 20:01:20 | 浏览次数:8691
央视网消息: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遗产日的主场城市设在湖南长沙,将发布一系列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经典案例。走进位于湖南常德澧县的城头山遗址,看“考古现场”如何成为“文化地标”?
澳门特区政府招商投资促进局主席余雨生介绍,活动不仅促成国际基建合作,更为澳门经济带来效益。本届展览特装展位比例超九成,为会展搭建行业创造约2000万澳门元收益。“更重要的是,活动带动高端商务旅客来澳,体现国际专业会展对澳门经济多元带动效应。”
张晋莲说,在搭建中企对非投资桥梁过程中,中非发展基金坚持互利共赢,积极推动技术转移,诞生了多个非洲国家之最的技术型企业。“华新坦桑尼亚水泥厂项目,采用最先进的收尘设备与余热发电技术,成为该国本土规模最大的水泥企业;海信南非工业园项目给当地带来巨大制造产能和先进制造技术,是南非中资企业投资额最大的家电制造厂。”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既是包括佛教在内我国各宗教的优良传统,更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在要求。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此后,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进一步阐述,明确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政策原则、工作举措、实践要求等,尤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要“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为新时代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以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与中国固有文化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彼此增上,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也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中国佛教更加需要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进步同频,努力建设清净庄严、团结和合、开放包容、充满活力、具有更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中国佛教,增进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五个认同”,更好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策展人克丽希·帕尔泰尼(Chrissy Partheni)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欣赏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艺术:从神话与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雕像的服饰、姿态、身边的动物或符号等细节,辨认神明的身份;也可以关注大理石材质的运用、雕塑的比例结构、对称与和谐等美学特征以及雕像的修复痕迹,感受雕塑的艺术品质。克丽希·帕尔泰尼还表示,观众可以将雕像视为建筑或公共空间的延展,“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更广阔的背景,比如在罗马别墅或公共广场,这些雕塑如何被展示。”(完)
在四川之前,河南、内蒙古、浙江、江西的省级党委科技委员会已经亮相。河南、吉林和四川的省委科技委员会,都是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主任。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与体育宣传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端智库骨干专家、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曾文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体育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以体育赛事表演为杠杆,能撬动城市基建、旅游、文化等,激活体育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能级提升,而这个杠杆的原动力主要是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