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6 21:39:00 | 浏览次数:1668
东京6月14日电 (记者 朱晨曦)中国驻日本大使馆12日举办中日媒体沙龙及交流会。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日本新闻协会会长中村史郎、日本外务报道官北村俊博、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施泳出席。中日媒体、传媒机构和内容创作者、专家学者等各界代表约130人参加。
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局长钟颖仪表示,两地法律部门推动成立澳琴普法义工团,就是为了发挥“澳门+横琴”人才叠加效应,更有效推广有助于澳资澳企澳人到合作区发展、生活的政策和法律,是推动澳琴居民“心联通”的具体举措。期望普法义工们说好“澳门+横琴”故事,共同为建设澳琴居民的美好新家园发挥力量。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与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联动,塑三文创园搭建集非遗展示、传播与产业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和深化非遗活态传承“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助力非遗保护从“技艺传承”向“创新应用”升级。(完)
在嘉宾报告环节,荷兰住房、空间规划与环境事务前大臣杰奎琳·克拉玛(Jacqueline Cramer)援引实践案例,指出可持续发展应从延长产品寿命、减少原材料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等逐层推进。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荷兰皇家艺术科学院院士安东尼·比斯利(Ton Bisselin)介绍植物固氮机制研究,强调这一研究可为中荷科研合作提供新的切入点。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教授巴特·波斯克(Bart Bossink)探讨可持续创新制度化机制,强调青年一代在制度变革中的推动作用。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随着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得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了解、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旅游企业也将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出入境游新品。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着很多华人华侨,单方面免签的推出,在方便他们回国探亲访友之余,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
与电视类似,作为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电影在促进对话与理解方面也有独特力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的电影《音乐家》,以战争年代中国音乐家冼星海辗转至阿拉木图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展现了他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动人友谊。这部重温昔日难忘记忆的故事片,也由此成为承载两国人民情谊与共同历史记忆的经典之作。
吴江浩在主旨讲话中表示,去年习近平主席同石破茂首相举行会晤,一致同意全面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为中日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前不久,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重启,双方同意加强媒体智库交流合作,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过程中,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桥梁作用十分重要。期待双方客观平衡开展报道评论,推动两国民众形成正确认知,为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