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6 06:48:26 | 浏览次数:7024
2021年到2022年,马力和科研人员对一只斑尾塍鹬进行了持续一年的监测:2021年5月25日,它从鸭绿江口湿地飞往阿拉斯加,秋季又从阿拉斯加飞往新西兰越冬,等到第二年4月10日,经过9天的连续长途飞行,它再次返回鸭绿江口湿地。“这是非常珍贵的数据!候鸟迁徙的过程其实十分艰辛,要保持充沛的体力,还要躲避捕食者,能被持续追踪达1年周期的概率很小。”马力解释,“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让它们能在鸭绿江口停歇时得到充分的补给和休息。”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在成都,排水防涝移动抽排能力正加快建设;中心城区7600多公里排水管网里,埋设了上千个污水排放监测仪器,对排放能立刻识别、溯源;下穿隧道的积水一旦超过30厘米,“隧道积水监测机器人”就会报警,并将交通指示灯调整为禁行。这都是“硬投资”带来的。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当然,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红线。
5月29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地质局组织召开202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会,对汛期地灾防治工作再添措施、再加力量,并进一步细化部署端午节强降雨地灾防范工作。湖北厅联合省地质局,在前期全省专业技术人员驻守工作安排基础上,对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内69个重点防治县(市、区)增派蹲点包片技术支撑组共计7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县包村、力量下沉(每县达10人以上),强化技术支撑。5月21日以来,湖北厅组建8个工作组,联合驻守一线的8个专家组,分片包保,共动员社会力量13.2万余人次参与地灾防范工作,巡排查隐患8846点次。
记者从吉林市商务局了解到,将活动设置在乡村集市上,主要考虑大集人流量大,覆盖人群广,可以让消费者更加直观、方便地了解到产品性能和政策细则,真正实现“政策看得见、实惠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