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6 15:26:29 | 浏览次数:3987
“‘十四五’期间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沿黄生态廊道1194公里全线贯通,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加强。”万战伟介绍,河南作为千年治黄的主战场,近年来持续推进“二级悬河”治理、河道综合提升,已建成501公里标准化堤防,完成30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保障流域安澜的同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均取得积极进展。
万战伟称,“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在环境治理的同时有效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殷墟、隋唐洛阳城等8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走廊已具雏形。
8部科学电影包括《钱学森》《袁隆平》《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诗与真》《星河一叶》《我是医生》《与象同行》《华南虎——绝地重生》,带领观众走近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之路,感受他们追求真理的执着与热忱以及亲历科学发现的历史瞬间。
当观众在5K屏前感受胜利的喜悦,在英烈影像前心生敬畏,在互动装置中触摸历史细节时,抗战精神便已超越时空,在新时代激励更多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完)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据梳理,“十四五”期间,河南省“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达到8个,豫西、豫南、豫东、豫北等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多点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地方文化丛书《话说红河开远卷》中的插画和文字记录了当时情景:1948年秋,开远驻军与县政府、县参议会联合发起京剧义演,用筹集的资金在运动场西侧建盖纪念亭。纪念亭为砖木结构、攒尖六角亭,亭前牌坊正中高悬卢汉题写的“开远受降亭”黑底金字匾。亭中置碑,详载受降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