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8 06:10:29 | 浏览次数:1164
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2024年,西安机场旅客吞吐量4703.04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1位;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2776.5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8位。西安去年GDP为13317.78亿元,排名全国第21位;乌鲁木齐去年GDP仅为4502.16亿元,排名全国第74位。
2013年,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对新疆的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定位则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苏峪口瓷窑址的考古成果以全新的材料助推了陶瓷考古的发展,并从瓷业生产的角度阐释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实证了两宋时期民族融合、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辽、宋、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趋同,为元、明、清时期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苏峪口窑场的出土资料对研究这一时段的历史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价值。(完)
重建成效正从多个维度充分彰显,以基础设施为例,海螺沟景区党工委书记赵景红介绍,目前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升级,公共服务水平显著跃升,城乡住房不仅安全可靠,更兼具美观与浓郁的地方特色。“震后重建的绝壁公路,通行能力和抗灾能力远超震前水平,路面宽度也从6.5米拓宽至7.5米。新建的‘4隧2桥’工程,有效避开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将磨西古镇至核心景区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大幅缩短至40分钟,极大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