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7 05:03:55 | 浏览次数:9320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5月1日起,新国标《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住宅楼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等标准,成为新建住房的刚性要求和准入门槛。
汽车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从辅助驾驶到语音控制、从自动泊车到车联网,智能汽车通过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先进控制装置和智能决策系统,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舒适驾驶体验。
令彩娟的家住在甘肃白银市会宁县四房吴镇蔺家湾村,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典型地貌,连接会宁县城到此50多公里的硬化道路绵延曲折,驱车要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远离城市的山中,并不影响当地大批杂粮特产通过互联网实现畅销,反而是藏于“深闺”的神秘感,印证了原汁原味的“土味”品质。
上海5月6日电(范宇斌)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新闻通气会6日在上海举行,介绍今年论坛筹备情况。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