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6 14:32:58 | 浏览次数:2642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今天,“千万工程”已成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越来越多人从万千山乡的巨变中、从万千村民的笑靥里读懂“环境就是民生”的深意。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能环所首席专家、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郑启伟在《以绿色转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分享中深入剖析了二十年来,浙江如何将山水文章转化为富民密码,阐释了浙商践行“两山”理念的绿色启示。
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沿江重镇,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从三峡库区到洞庭湖畔,从港口码头到企业车间,总书记深入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
2022年,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
会议还要求,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链式”转型。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抓实抓好“百城”试点工作。完善数字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我国首个“沙戈荒”光伏实证基地在内蒙古启用,150多种光伏实验方案将助力新能源建设提速。全国碳市场正在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推动“双碳”目标稳步落实。绿色分拣中心将在今年突破1000个,逐步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以发展“含绿量”提升经济“含金量”。绿色生活方式正成为社会新风尚。绿色出行、以旧换新、垃圾分类融入日常,3500万人加入生态环境志愿者队伍,共同推动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