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7 10:55:42 | 浏览次数:5330
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浩荡向前,历经风雨绵延不绝,饱经沧桑历久弥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从总书记的谆谆话语中感受他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以贯之的深厚情怀。
“90后”孟津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2016年参加郑州轻工业大学组织的研培班,现已获得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的他,对为期一个月的研培念念不忘,“特别开阔眼界,现当代的雕塑给我很多灵感,就好像一个喝惯了豆浆的人突然尝了一杯咖啡,这样碰撞一下能出现新的味道”。他借用新的艺术形式丰富剪纸的艺术表达,《剪纸空间装置》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本次活动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科技赋能、非遗保护”等内容,通过“乐舞非遗·戏趣千年、数字非遗·智启未来、舌尖非遗·时代传承、遗珍市集·匠造万象、指尖非遗·中俄艺展、非遗东极行、云上非遗”等形式,多形式、多角度展示了黑龙江省在非遗传承、保护、发展上的新场景、新模式、新理念,在中外游客心中播下了非遗传承发展的种子。(完)
中欧创新创业协会会长宋志伟表示,当前绿色转型与"双碳"战略已成国际社会核心关切。中荷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优势互补,青年科学家应积极参与跨学科、跨国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理念落地实施。
据悉,复旦大学寒冰馆在中国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限期开放,这也是它在修缮完成后首次对公众开放。《寒冰馆涅槃》图片展举行。展览以复旦大学寒冰馆的百年变迁为主线,通过历史文献、建筑残件、数字模型与修复影像,聚焦结构加固、风貌复原与抗战记忆,展现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技术创新与历史传承。
太原6月14日电 (刘小红)近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太原市)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确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集中展示太原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成果,6月13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太原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暨“锦绣太原·活力非遗”集市在太原举行。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