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5 07:33:02 | 浏览次数:2127
李强强调,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外部挑战增多背景下实现较快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增量空间。一是需求释放的增量空间。中国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将源源不断释放。二是科技赋能的增量空间。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突破,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将为各国企业带来更多创新和投资合作机会。三是产业升级的增量空间。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有序扩大海外投资,将与各国共同提升产供链水平和效益。中国愿与包括印尼在内的各国共享增量空间和发展机遇,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为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营造更好环境。希望中印尼工商界加强对接、积极行动,做大合作蛋糕,加强产业融合,维护自由贸易,促进两国各领域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三是培育新一代“万隆人”。人才是南南合作的根基。作为学者,我参与的东盟—中国研究中心项目,正通过青年学者交流、联合研究,为下一代储备知识与互信。
中国代表团还推动了“万隆十原则”的成型。周恩来在会议中多次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核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被纳入“万隆十原则”。这一贡献使中国从参会者变为规则制定者,也为后来中印尼签署多项合作协议铺平了道路。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资深网球爱好者张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原来就不好预约的网球场,在郑钦文夺冠后,更不好约了。”他说:“我经常打球的球馆最早预约时间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点,但是现在到点就秒没,手一慢就显示预约完毕。”
曾文莉说,“要发展网球经济和其他体育经济,我们要思考一下,是否已将体育产业充分市场化,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是否已充分释放,对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的杠杆作用是否已充分发挥。”她表示,“我们应该为明星运动员的商业活动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如今,越来越多外商正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在2025“投资浙里”合作推介交流活动中,一批涉及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投资项目现场签约,其中不乏来自荷兰、意大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