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10 07:40:20 | 浏览次数:4974
伴着明媚的阳光,缓行于稻渔空间观光道,眼前尽是一片赏心悦目的翠绿。在插秧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个个精神抖擞,蓄势待发,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插秧比赛正式开始。田埂上音乐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田地里选手们配合密切,兼具插秧的速度与质量,不一会儿,一排排整齐的秧苗“立”在田间。
作为“2025台湾工艺季”系列活动的重要展览之一,“位来·2025台湾工艺展”邀请台湾知名策展人陈俊良以“回归工艺本质”为核心,规划“守艺”“竹声”“茶筵”三大展场。除了展品外,展览还结合影像艺术等,通过沉浸式的方式,展现工艺师的技艺与创意,让观众更加贴近工艺背后的匠心精神。
中国煤矿文工团成立于1947年东北解放区,是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2005年,加挂了“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的牌子。2018年9月,转隶到文化和旅游部。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对此,华侨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隋文杰建议,龙舟文化海外推广需创新传播模式:一方面,充分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传播矩阵;另一方面,系统梳理龙舟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精神内核,以国际化叙事视角,将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等价值理念与全球共通的文化认知相联结。
漳州5月31日电 (林丽君 杨会忠)40余对台胞家庭与民革党员家庭30日晚齐聚福建漳州闽南书院,共同开启“童心系两岸·水仙连亲情”漳台少年儿童交流活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以水仙花为媒开展交流,旨在传承闽南语、水仙花等两岸共同文化记忆,助力漳台文化交融,筑牢“同根同源”情感纽带。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