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9 22:36:00 | 浏览次数:5314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
旱区水利部门积极抗旱减灾,广西、陕西两省区水利厅分别启动干旱防御Ⅲ级、Ⅳ级应急响应。广西提前部署抗旱保人饮、春耕备耕用水保障工作,自治区本级财政两次下达抗旱救灾资金支持南宁、柳州、河池等8市36个县区抗旱减灾;有关市县提前制定农村供水应急预案,持续开展打井、供水工程扩网联网、拉水送水等措施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各地全力抗旱保灌溉,已累计灌溉水量11.9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019万亩。陕西强化水量统一调配,调度石头河水库加大向单一水源的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的供水力度;精细管理灌溉用水,合理制定用水计划,已累计灌溉水量4.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07万亩;开展农村供水春季“敲门入户”大排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河南召开省委麦田管理视频调度会议部署抗旱工作,省水利厅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包片指导抗旱工作,调度昭平台、白龟山、宿鸭湖等大中型水库3月1日以来累计补水7.8亿立方米,保障灌溉用水需求,动态摸排、准确掌握农村地区群众饮水困难情况,综合施策保障供水。云南、四川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延伸管网、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拉水送水等措施,保障旱区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需求。通过采取抗旱措施,旱区农村群众生活用水和灌区灌溉用水总体有保障。
如果说生态保护是根基,那么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正在重塑产业格局。武夷山的书院、摩崖石刻、古村落在千年时光中沉淀出厚重的文化基因。如何让历史“开口说话”?当地以创新表达破题。当下,既有314名温州学子在“醉美武夷山 世遗探秘行”研学营中,化身“大国小茶匠”,亲历喊山祭茶的古老仪式,感触千年茶文化;也有茶农依托直播平台展示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生产线,联动茶企匠人现场演示工艺,植入电商专业优势,通过社交媒体引流推广,以"科技+文化"赋能茶品牌。文化传承不止于展示,更在于融入生活。武夷山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推出建盏盲盒、茶染丝巾等文创产品,让古老技艺走进年轻人的购物车;九曲溪畔的“朱子家宴”,用一桌融合理学文化的时令菜肴,让游客品味“舌尖上的历史”。文化不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可触、可感、可参与的鲜活体验。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主持启动仪式相关环节。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吴偕林,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等出席启动仪式。与会领导以及活动部分嘉宾共同启动“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6月13日、14日,河南多地发布人工增雨公告。提醒:任何组织和个人若发现未爆炸或爆炸不完全弹头、弹药碎片或火箭弹残骸,切勿擅自移动、藏匿、拆解和损毁等,请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人工影响天气有关部门,或者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但随着税收征管能力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企业实际税负正在逐步接近名义税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痛感会更明显,一些企业如果不能承担可能会选择停业,这不仅影响就业,更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