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10 05:28:04 | 浏览次数:1602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这几年,集团每年出口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着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能力。”恒力集团有限公司新材料项目厂区技术负责人王培好向记者介绍,过去,高端偏光片膜的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恒力进行技术攻关10余年,但产品品质依然不尽如人意,海外市场拓展艰难。一家同意试用的韩国大型企业连续5次退回样品后,恒力又耗时3年,投入数千万元研发资金,在第六次送样时终于拿到了这家韩国企业的订单。“没想到中国企业的决心这么大,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还通过改进工艺、提高效率,降低了成本。”韩方采购负责人李先生感叹道。
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需求,拓斯达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欧美客户注重实效性和高端技术服务,我们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化、高端化的设备和解决方案;东南亚客户大多处在产业升级阶段,我们就推荐以初步自动化应用为主的方案。”胡旺说,2024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约6亿元,占总营收20.92%,同比增长19.48%。
马欣表示,2024年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居中国第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中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突破50%,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均居中国第一。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17日刊文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在这一市场上,墨菲和其他分析师认为,美国车企当下很难抵挡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墨菲说,消费者现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忠诚度”很强,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超过100%的关税后,这种“忠诚度”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烈。
2024年,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产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不断涌现,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从新材料研发,到自动化方案,再到智能制造产品,中国民营企业将创新成果带到世界各地,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出国考察、调研市场、深入基层、为牧民讲解“肉羊育种”的先进理念……从1992年跟着外国专家学胚胎技术,到1997年创办赛诺公司,李俊龙把家当全押在了育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