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6 11:04:52 | 浏览次数:9661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南宁市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新定位新使命,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首次将数字经济纳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用好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重要平台和载体,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协力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发展路径,提速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简称“南A中心”),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
近年来,一条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让广西崇左与越南高平省的交流合作“一路生花”。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游客办完相关出入境手续后即可实现“一票游两国”“一日游两国”,丰富的旅游产品、便捷的通关模式,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旅游“打卡”;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智慧口岸的“软联通”,促进崇左与高平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延伸、日益深入;持续举办的中越人文交流活动,更是架起两地民心相通之桥。
从应用领域看,批准发布环境监测领域标准物质190项,占比40.6%,同比增长59.7%;制造业及石化产业领域标准物质125项,占比26.7%,同比增长73.6%;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标准物质120项,占比25.6%,同比增长60%;医疗卫生领域标准物质33项,占比7.1%,同比增长22.2%。各领域标准物质获批数量均有明显增长,制造业及石化产业领域标准物质增幅最大,充分助力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环境监测领域标准物质获批数量最多,涵盖大气、水质、土壤监测等多个方面,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计量支撑。
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张素)3日至6日举办的“出海”系列活动,包括新兴市场日、欧美市场日以及交流访问等内容。业内专家建言中国企业完善战略管理,高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实现更高质量“出海”。
据介绍,4月18日,在南A中心启动签约仪式上,首批40个优质项目集中落地,投资合作金额达80亿元,标志着“智赋千行百业”场景招商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支持和服务企业落地、推动南A中心高质量发展,南宁市委金融办联合该市投促局等部门,组织驻邕金融机构做好人工智能产业金融服务,动态更新企业融资需求清单。截至目前,已精准摸排出10余家有融资需求的重点企业。此次人工智能项目路演暨政金企融资对接会,旨在强化资金要素供给,打通“投、贷、担”金融服务全链条,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高效务实对接,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江西省60岁及以上人口887.64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9.7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624.76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