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8 13:07:46 | 浏览次数:3767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港车北上”政策是中央支持香港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符合条件的香港司机旅客只需作简单预约便可以自驾私家车方式经港珠澳大桥往来粤港两地。“港车北上”政策实施即将迎来两周年,辐射效应持续扩大,香港居民申请热情高涨,2023年7月1日至今年6月28日,完成“港车北上”边检备案车辆已超过10.8万辆次、备案司机超12.9万人次,经该边检站查验的出入境“港车北上”数量已超过283万辆次,自驾“北上”已成为当前香港居民入出内地最热门的跨境方式之一。
教育强国背景下质保工作创新论坛同日开讲。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理事长李志义和赵宪忠分别作主旨报告。教育强国背景下质保工作创新论坛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先后围绕“质保体系与质量文化建设”“督导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评价”三个主题展开广泛而热烈的研讨交流。(完)
“‘港车北上’政策实施前,口岸日均出入境车辆约7000辆次,而今年日均出入境车辆已达1.8万辆次,比2023年同期增加超过150%,单日最高超2.8万辆次。”港珠澳大桥边检站负责人介绍。
在全球治理规则的设计方面,宋伟表示,中国坚持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规则体系,从中国自身利益出发,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全球利益,同时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中更着眼于中国的长期利益。宋伟建议,中国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争取更多制度性发言权和决策权;继续支持全球南方在参与全球治理中获得更多发言权;同时为国际组织培养更多的中国籍国际公务员和领导人,更多地发出中国声音。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