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1 09:58:01 | 浏览次数:9194
去年11月,西牛麻竹笋山椒笋、红油笋首次出口东南亚市场,“这是西牛麻竹笋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本地笋企实现了出口零的突破。”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会长黎水清说。紧随其后,俄罗斯、东欧、南非……西牛麻竹笋的脚印逐渐迈向全球。据清远海关数据,2025年上半年,清远企业出口笋及笋制品约2400吨,货值约1亿元人民币。
以发展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为牵引,用工业思维、系统思维推动农业全链条发展,做足做透“土特产”文章,助力农产品畅销海内外。清远通过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迈向千亿产业的实践,为各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立足本土特色资源,以集群化思路整合产业链,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不失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 。
DN余村数字游民基地创始人 许崧:几个人凑在一起,我们研发个新产品吧,我们做一个小程序吧,我们开发一个App吧……像这样的事情是很频繁地在发生的。
“实际上就是‘打样’。”李瀚明认为,国泰开航证明了乌鲁木齐机场具备保障顶级航司的能力,会产生示范效应。国泰飞得好,其他国际顶级航司,以及东亚、东南亚的航司都会考虑跟进。除了证明机场的保障能力,也是新疆以此为契机,对外释放开放活力的强烈信号。
1907年“慰亭堂”的锣鼓声还未散尽,1936年中国大戏院的霓虹已照亮梅兰芳的水袖。马连良在此唱红《借东风》,筱白玉霜的评剧让台下茶客忘了添水,一句“好嘛!”的喝彩能让角儿一夜之间名震津门。“北京学艺,天津走红,上海赚包银”的老话,道尽这座城的江湖地位:它是戏曲的试金石,更是艺术家的炼金炉。
荆州8月10日电 (吴淘淘)“这套镀金耳坠和展柜里的文物如出一辙!”10日午后,湖北荆州博物馆内的文创商店里,来自哈尔滨的游客王诗彤比对文创与文物的细节感慨道。这个暑期,荆州博物馆凭借独具楚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日均吸引超6000名游客驻足,创下同期新高。
从码头的“撂地”到云端的“直播”,从张伯苓的“改良社会”到年轻人的“元宇宙戏台”,天津的戏曲像海河的水,既守着源头的清,又奔着新潮的涌。这座“戏码头”,也早已不是地域的符号,而是文明对话的舞台。在这里,每一段唱腔都是“和合共生”的注脚,每一座戏台都在唱响人类共通的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