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11 21:51:53 | 浏览次数:4052
与此同时,上海正以“大博物馆计划”为引擎,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并在赋能城市发展、美好生活、社区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面向公众,计算所展出了一系列尖端科研成果:“一生一芯”“寒武纪智能芯片”“极光1000星载计算机”“ChipGPT芯片设计大模型”“数据压缩:数字世界里的‘瘦身术’”“面向科技大模型的数据分析系统”“交互对话数字人”“单目三维重建”“面向科技大模型的数据分析系统”“高低轨双模卫星终端通信芯片”“卫星通信终端”“卫星通信消防头盔”“视点估计游戏演习”“蛋白质结构3D可视化及改造”“高倍智能视频压缩一体机”“搜索增强大模型应用GoMateS——科普知识智能问答”等。
“跨文化对话与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是实现社会和解与和平共处的重要力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文化处主任景峰在泰国会场表示,目前,全球已有168个国家的1223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作为平台,促进成员国、遗产管理机构及各方伙伴之间的对话,并推动具体合作项目的实施。
博物馆的沉浸化、交互化,重新定义我们对知识获取和文化体验的期待。如今的博物馆,更加注重让文物“开口说话”,注重科技融入以及互动体验。AI技术正在悄然影响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迸发新活力。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积极探索新形式,增强“博物馆体验”,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动”起来。借助AI技术,博物馆不再是单向输出文化知识的展厅,而成为激发观众参与感和创造力的乐园,使文物展示传播变成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使单向传播变成互动体验,使参观变成参与。这有效提升了观众体验,并创造了新的价值。还有越来越多“数字人”加盟博物馆,实现个性化场景适配。在河南博物院,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就能“穿越”回唐朝来一场Citywalk(城市漫游);河南博物院引进的首个数字展——《唐宫夜宴》XR(扩展现实)大空间沉浸展,千年前的盛唐风华,被立体式复刻至数字空间。博物馆通过数智赋能,从静态的展示空间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场所,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连接过去、现在、未来。博物馆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也让公众更能深入了解文物的内涵和价值。
“儒家文明外译传播中心”设置儒家文明译本合璧整理室、儒家文明翻译理论研究室、海外儒学研究室、儒学翻译实践与传播室等机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整理儒学典籍译介史、海外儒学发展史等。
在中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记忆变得模糊。“这个是你自己,这个是爸爸,在香蜜湖拍的照片。”看着泛黄的相片,87岁的陈帼芬已经想不起很多事情。她的眼里,只剩下了女儿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