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4 14:26:50 | 浏览次数:8840
眼下,锡林郭勒盟正以科技“突围”工程赋能饲草种业振兴,组织开展植物保护驯化、高效繁育和新品种转化工作,已成功培育新品种“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高效繁育了锡林郭勒草地多功能兼用型乡土草,以牧草种质资源助力生态修复。
“这里不仅是宁夏水利的‘百科全书’,更是中国治水智慧的缩影。”中国水利博物馆副馆长俞勇强表示,该中心将成为国际灌溉文明对话的重要场所。(完)
什么样的地方能一年吸引14亿人次前来“打卡”?答案是博物馆。相信很多人都是其中的一员。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大家发现,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在不断推陈出新想办法,在“科技”与“创新”这两个关键词上做文章,让珍贵的文物“活”起来。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就跟随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看看新时代的博物馆有哪些奇妙之“变”。
拉萨5月18日电(贡确)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积极响应,紧密围绕202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主题,于5月18日拉萨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大型科普活动,吸引线上线下共130余组家庭、558名公众到馆参与体验。
1968年,瞿世镜从复旦大学毕业,专业方向是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他被聘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助理研究员。由于瞿世镜对西方文学、音乐、美术、哲学、心理学等均有涉猎,文学研究所将研究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意识流小说的课题交给了他。
位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内的北疆博物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由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于1914年来华创建,藏品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历史民俗文物20余万件,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基础。“参观后感觉很震撼,馆藏很丰富,博物馆本身建筑也很漂亮。这次带着孩子来,让他直观地感受下生物课本里的内容。”一位游客在参观后说。
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邢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5月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俄乌双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直接谈判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