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9:48:17 | 浏览次数:5662
她分享了其父亲在20世纪80年代整理《上虞革命斗争史大事记》的故事。彼时已有类似的大事记,但父亲为何仍然不断更正?“父亲说,‘这都是历史,不能有一点差错,我凭自己的记忆,如果不准确我就要修改过来’。”正因此,袁敏坚信,档案的征集是重要的,但是保护、研究、展示更重要。
2021年,当全球最大的羊体外胚胎工厂在赛诺落成时,外国同行惊叹:“中国羊种业突然‘冒’出来了!”数据最有说服力:赛诺公司的胚胎年产能达30万枚,让我国肉羊种业摆脱了对国外种羊的依赖。
“中国在农作物施肥、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来自加纳的农业科学老师王子(Prince Torkornoo)来中国前已有近10年教学经验。在曲周“塔寺桥科技小院”,他每天和同学开着电动三轮车下地,观察西红柿长势。“我的课题是中国和加纳西红柿种植的养分管理与新型肥料创新,我需要记录下这些作物的变化,有时也会和本地农户交流病虫害防治。”
当天,第五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系列活动——“葡萄酒产业专家宁夏行”启幕,本土酿酒微生物研究重大成果、2025年葡萄酒领域“五新”成果等亦在此间发布。(完)
“这里收容救护过2200多只像‘凌小蛰’这样的野生动物,60%以上是生态管护员在工作中发现的。”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主任何顺福介绍,青海在全国率先追踪雪豹、荒漠猫、黑颈鹤等旗舰物种,填补了我国在这些野生动物研究中的诸多空白。
就像此刻的相遇,我们在此相逢,而后你会写一篇文章转述,传递信息和照片,最终在“东西问”专栏呈现。作为历史学者,我们得以触及这些文化关联。书写历史的一种方式,正是尝试捕捉或感知那最初的相遇时刻。尤为重要的是,“东西问”文章并非“自我”的独白,而是你我之间的思想结晶。这正是实践中的文化间交流。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唐山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技术联合攻关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与京津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从而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