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9 11:29:12 | 浏览次数:7828
据介绍,利津1193年设县,因境内“永利镇”“东津渡”两地而得名,文化厚重、区位优越、资源丰富;龙居镇同样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从未间断,高跷、旱船、龙灯等流传至今。
央广网合肥6月9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赵家慧)6月9日晚,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科技·点亮网络文明时空”主题活动在合肥隆重举行。活动通过艺术展演、文化讲述、科技演讲等丰富形式,全方位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共生的网络文明新图景。
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问题,《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提升技能、强化开发式帮扶。同时,推出更多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的新举措,提出有序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等。
主题活动的动手制作环节,现场少儿观众在科技辅导员的帮助下制作海洋潜望镜立体书,主办方希望孩子们通过趣味手工学习海洋生物相关知识,在心里种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种子。(完)
据官网介绍,四川绵阳是我国重要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邓稼先、于敏等9位“两弹一星”元勋和成千上万的科技精英在这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陕西杨凌6月9日电 (阿琳娜 王学锋)“元狩三年秋……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大中祥符八年八月……诏京兆、河中府、陕、同、华、虢等州贷贫民麦种。”“洪武六年六月壬午,盱眙献瑞麦,荐宗庙。”……这些散落于史料中的“麦之墨痕”,不仅记录着麦的荣枯与收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与土地血脉相连的“生存密码”。那么,历代文献中有关麦作的内容有什么?它们又是怎样折射出中华农耕文明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有记者提问:去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今年6月10日是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我们注意到,联合国总部以及多个联合国机构所在地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联合国秘书长、联大主席以及许多联合国机构负责人纷纷表示祝贺。可否请发言人介绍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