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9 14:22:35 | 浏览次数:3620
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工具箱(2025)》,展示了上合组织框架下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实践新方案,涵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方案、数字赋能应用三大板块,力求全面展现各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实践智慧,推动上合组织数字合作从技术互补走向生态共建,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平台。
为破解三峡船闸设计通过能力与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不相适应这一难题,三峡通航管理局创新“罗静排档法”,科学安排船舶过坝作业计划;实施两坝船闸联合调度及长江干线过坝船舶联动控制,实现船闸群协同运作,提高整体通航效率;应用“虚拟闸室”,优化船舶进出闸流程,使船闸的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实施“同步移泊”实现船舶在闸室内快速、安全移泊,缩短了单个闸次的运行时间。此外,“大型人字门同步升降系统”等先进检修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船闸设备的检修效率。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等中亚五国领导人一致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卓越领导下,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感谢中国同中亚国家开展全面合作,为各国带来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中国—中亚机制已成为促进双方对话合作、推动中亚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国-中亚机制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中国的繁荣强大正在惠及周边国家。中国是中亚各国可以永久信赖的战略伙伴和真正朋友。中亚各国高度珍视与中国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模式,期待同中国密切全方位合作,扩大贸易、投资规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工业、农业、科技、基础设施、新能源、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强化区域安全协作,增进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人文交流,将中国—中亚机制打造为区域合作的典范,共享发展繁荣,共促和平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各方高度赞赏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积极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愿同中方密切协调和配合,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系,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第七届“中国新发展奖”获奖图书既聚焦新能源汽车、智慧农业、人工智能、点云压缩、量子引力等当下前沿热点话题,也关注气候变化、环境与能源、教育、“一带一路”合作等话题。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