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7 20:20:22 | 浏览次数:2422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内循环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的首要任务。
适度超前也有面向未来的考量。李瀚明表示,最近几年,国内长途旅行取代了一部分出国游的需求。西北是国内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新疆、青甘大环线等热度居高不下。西北遥远,高铁也不发达,更依赖民航运输。此外,西安和乌鲁木齐还有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需要。
“这次疫情对整个医疗卫生体系,包括我们所有从业者,都是一次很重要的激发思考的机会。”在李海潮看来,这次抗疫工作也为自己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带来宝贵经验,年轻医生、医学生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科学理念、专业素养、医患关系、对生与死的理解等,都应该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宣传部(开闭幕式部)主办,吸引20余家科技企业携前沿成果参与。《清单》征集包含机器人类、低空经济类、运营保障类、运动辅助类、智慧场馆类、互动体验类等6大类别,涵盖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为本土科创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场”。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