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1 06:58:20 | 浏览次数:5041
上海6月19日电 (记者 姜煜)国际展览业协会(UFI)首席执行官、董事总经理柯世祺(Chris Skeith)19日在上海表示,2024年中国继续在全球会展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6月19日电 2025年6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举办。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系列合作共识。
活动期间,将呈现30部新创或改编剧目、10部经典复排传统剧目、数部外省受邀参演剧目,以及三大主题美术展览和一系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涵盖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众多艺术门类,堪称一场规模空前的艺术嘉年华。
2025年的BIBF香港馆以“漫步香港:非遗与城市记忆”为主题,设立四大展区,展出逾500件香港出版、印刷及文创产品。主题展区集中展示多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广彩、港式奶茶、扎作等制作技艺及舞火龙,配合相关香港出版物、印刷品,多元呈现优秀中华文化在香港的传承与创新。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滢表示,在数字化时代,出版社积极突破传统出版边界,开发沉浸式美育课程及线上平台,并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渠道增强传播吸引力。同时,出版社注重内容创新,融合多元艺术形式,打造兼具故事性与趣味性的主题化美育内容,并通过与学校、公共文化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美育传播渠道,提升青少年参与感与创造力。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中国科技推动的,远不止传播方式的革新,更是表达范式的转型。过去几年中国国际形象的稳步提升,离不开“酷中国”形象的塑造以及与全球年轻一代达成的深度情感共鸣。国产游戏、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兴载体正以年轻人熟悉的语态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网游将“黑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熔于一炉,非遗技艺在虚拟世界焕发新生,汉服文化借直播风靡全球,国风音乐于短视频平台广为传唱……这些创新实践有效拉近了全球用户与中国文化的“心距离”,让年轻一代在沉浸式体验中,自发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诠释者。这种从“文化输出”到“情感共鸣”的范式转变,正在为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全球对话中,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