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2 11:12:25 | 浏览次数:8702
有多位不满20岁的年轻球员首次入选国家队。小将张籽萱表示,国家队的训练节奏快、强度大,“暴露了自己的问题,需要更好地去解决”。
张先生认为,网球明星的出现与整个网球运动以及网球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并形成正向反馈。他说,明星越多,示范效应就越强,就会更加刺激网球运动的发展,网球经济热度也会越高。而打网球的人多了,就会涌现出更多的网球明星。
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当下,能源转型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正在此间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上,嘉宾热议中阿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携手加速绿色转型成为共识。
启动活动科技感十足。初夏的雁栖湖畔,重新解构大兴国际机场、CBD天际线等城市符号的AI短片在黑匣子剧场上演,机器人马拉松与无人驾驶的精彩场景在屏幕再现…令人目不暇接。大赛宣布,本届作品征集特别鼓励运用AI辅助剪辑、虚拟场景构建等技术手段,打造兼具文化纵深与未来感的“科技人文作品”,更是引发现场的热烈讨论。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作为北京城市国际形象塑造与推广的品牌活动,“北京·国际范儿”短视频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年。五年来,大赛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作者参与,累计征集短视频作品近千部。这些作品广泛涉及城市更新、便利化支付、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等首都新时代发展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成果,视角多元、叙事亲切,社会反响热烈。多次参与大赛指导和评审的波兰籍媒体策划人翠花不禁感慨:“从留学生vlog到外企高管的‘北京十二时辰’,每一帧画面都是跨文化对话的生动注脚。”
本届大赛延续“个人+机构”双赛道机制,面向全球征集5分钟以内短视频作品,并设置“国际交往新场景”“城市创新密码”等主题。参赛者可通过快手、微信视频号发布作品并添加话题#北京·国际范儿2025#参赛,同步将高清源文件及创作说明发送至组委会邮箱。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评选,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将获得创作津贴,还将推荐给海内外媒体平台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