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9 15:57:20 | 浏览次数:4529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消费不断注入新动能。近年来,得益于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千兆光网等信息网络规模化部署,数字技术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新型消费快速增长,释放出强劲活力。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实物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不断拓展边界,直播电商、社交购物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消费模式持续迭代升级。数字经济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消费渠道更加多元,消费供给更加高效,消费体验更加便捷,广大消费者的参与度、获得感显著提升。可以预见,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将为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空间、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提供强大支撑。
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的显著优势,消费市场还在不断成长壮大。14亿多人口构成了庞大的消费基础,其中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正持续扩大,已成为拉动内需、推动消费升级的中坚力量。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多样、城乡市场潜力巨大,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消费品类,为提升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创造了广阔空间,也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大国的规模优势使我国具备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现实基础和长期潜力,从而可依托强大国内循环,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我国打造成为国际高端要素资源的“引力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依据国际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企业为了进入国外市场,需要支付额外的市场进入成本,包括跨国运输成本、“边境”规则产生的贸易成本以及进入国外市场内部的交易成本。运输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显著降低了跨国运输成本,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大幅度降低了“边境”规则产生的贸易成本;此外,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可以规避跨国运输成本和“边境”规则产生的贸易成本。因此,如何降低进入一国市场后面临的交易成本,就成为企业面临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因为各国国内规则的差异,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之后需要适应新的规则体系,并作出各种调整和变化,由此带来额外的交易成本。因此,为了维系和便利这种复杂的国际经贸交往,既需要改善各国的市场准入条件,更需要在协调各国国内政策、规则和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新的面向未来的国际规则。
“在参观中我了解到,咖啡最早由华侨引入海南,经过中国科研人员的努力,培育出了适合在海南种植的品种,并且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意大利侨网总编王卫平说,这显示出华侨不仅在文化交流中起作用,还在经济产业方面促进不同地区发展。
穿着海南岛服、戴着草帽、踩着拖鞋的托米,是短视频里的“拖米阿叔”,也是一名“新海南人”。他在互联网平台分享日常生活,介绍海南的风土人情,收获大量海内外“粉丝”。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资深网球爱好者张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原来就不好预约的网球场,在郑钦文夺冠后,更不好约了。”他说:“我经常打球的球馆最早预约时间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点,但是现在到点就秒没,手一慢就显示预约完毕。”
据携程数据,今年以来,澳大利亚位列中国入境游第5大客源国,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55%,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航班数量同比增幅超过220%。澳大利亚游客来中国的热门目的地包括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深圳、杭州、重庆、厦门、南京和西安。在即将到来的暑假,澳大利亚-中国的机票均价较去年同期降低近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