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7 10:57:29 | 浏览次数:0461
“这项活动将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全民绿色全运中来,既环保又有意义!”越秀公园园容绿化部部长李庆天介绍称,该公园还计划开设科普教育讲座、生态体验、研学活动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完)
剧场演出以年轻态的表达激活红色文化,推出两年多来热度不减,成为长沙文旅的新名片。来自广东深圳的00后游客陈梦雨感慨,“当‘新青年’们拉着我的手,步入主剧场,一起背诵《沁园春·长沙》时,我不禁热泪盈眶。”当深厚的文化资源遇到恰当的技术手段,人文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变得生动而立体。
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香港中国旅行社董事长姚柏良对记者表示,3月至5月为传统旅游淡季,但今年却看到访港旅客数字逐月增长,可见特区政府携手业界举办的一系列盛事活动发挥了作用。他认为,这一增长势头将会延续至暑假,业界应抓住商机加强宣传推广,提振经济。
“在中国,我们看到地方政府、私营部门和社区领袖正通过创新解决方案加紧努力。最终,终结塑料污染的力量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常启德说。
路透社的报道说,尽管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在会议讲话中明确表示,希望欧洲在增加军事预算的同时,将注意力(投资)集中在欧洲安全上。但一些欧洲国家的代表却表示,不会听从美国的“劝告”。
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创造更多新型文化业态。以“马栏山”为例,以前是城中村,如今已发展成为创意产业云集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这里,集聚了3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涵盖创意、内容制作、储存、播发、交易的数字文化产业链。园区项目数字文博平台“山海”APP,上线7个月即完成2.7万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如今已是近3000万用户的“24小时线上博物馆”。抓住科技革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打造以“文化+创意”“文化+科技”为主要特征的新业态,就能找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文化与经济相融合,应突出“人”。城市的吸引力,往往体现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有商业上的创新氛围,有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长沙的“青和力”十足。数据显示,近10年,长沙人口增长300万以上,其中80%是年轻人。繁荣人文经济,青年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是体验者,也是创造者。城市有了“青和力”,书写人文经济学大文章就有了新动力。从“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再到“努力成为年轻人的向往之城”,当人文经济更多落笔于“人”,当更多体制机制创新立足于“人才”,释放出的必定是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