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9 23:59:14 | 浏览次数:5981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数据背后,是庆元“一朵菇、一支笔、一双筷”的生态工业图谱——当地块状经济特色明显,是全国竹木、铅笔、食用菌三大产业基地,不断以生态工业之笔绘就山区共富之路。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认为,《藏海传》在视觉与听觉语言的融合上达到新的高度,特别是音效的精妙运用,为古墓、密室等密闭空间的场景营造出压抑、阴森的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剧情的紧张氛围与观众的沉浸体验。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海口6月12日电 (记者 王子谦)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12日20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昌江、乐东、东方等多个市县气象台稍早前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12小时累积降水量将达200毫米以上。
王宪昭:《礼记·王制》中记,“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地理环境决定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神话也因此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弥足珍贵的“百科全书”。中国南方各民族常把“洪水淹没世界”作为故事发生背景,如壮族的《布伯》神话,讲述雷公发洪水淹没世界,仅有布伯的子女躲进葫芦存活,后成为人类始祖;而北方民族则往往以世界“天崩地裂”为前提,如土族故事说,石狮预言山崩地裂,人间只剩下忠厚善良的打柴郎,于是打柴郎捏泥人,泥人全都复活。这其中不乏地域差异影响——南方多雨湿热,苦于水灾,而北方的神话则可能选择造成人类再生的其他灾难,作为背景。
拓展“疆煤外运”通道,2022年底,新疆提出推进“疆煤外运”北、中、南通道扩能。2024年1月开通的将淖铁路,贯通准东和哈密两大煤炭基地,打通“疆煤外运”北部黄金通道。目前正建设的格库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形成“疆煤外运”南通道,带动库拜产区焦煤出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