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0 03:18:52 | 浏览次数:8214
“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微生物有哪些?它们究竟是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微生物有病毒、细菌,印象中是其不好的一面。但实际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在浓厚的现场氛围中,高福院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据官网介绍,四川绵阳是我国重要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邓稼先、于敏等9位“两弹一星”元勋和成千上万的科技精英在这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文化传播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场双向的适应与共生。”张婷至今难忘学校春节联欢会时,全校女生身着大红喜鹊登枝或腊梅绽放图案的旗袍,男生统一穿着龙纹唐装的场景。此后的课堂上,她常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本次论坛由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既是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话精神,也是国际传播学界与业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际行动。北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于2019年首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高端论坛”,论坛隔年召开,已成为一个紧密服务党和国家战略,促进学界与业界跨界交流、促进马新观研究和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促进青年学子知行并进的平台。
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主持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尹韵公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媒介技术、新闻传播理论根基、国际环境及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阐释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拓展马新观的新路径,提出重思人工智能时代的真实性原则,加强国际传播的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室平台主任喻国明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新质生产力,面对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生态,应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具体为实际问题,进一步为智能传播时代的系统变革与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压舱石和定盘星式的锚定作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原总编辑崔海教认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呼唤理论与实践双突破,“共传播”是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具体可从强化共赢思维、整合多方力量、抓住共同关注、转化独白式话语、用好现代科技等五方面着手。
湖州5月31日电(胡丰盛 梅秋霞)“五月初五又端阳,五黄齐聚诉吉祥。”5月31日中午,浙江湖州南浔古镇頔塘河畔,长桌百米排开,中外游客齐聚端午长街宴,共庆端午佳节,共享南浔美食。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心系少年儿童工作。这些年来,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去学校考察调研、给小学生回信,留下了很多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