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6 21:37:09 | 浏览次数:6027
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说:“社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六尺巷小课堂、六尺巷剧社等品牌活动,传播‘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文明理念。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传统美德融入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让邻里生活更加和谐。”
在澳大利亚深耕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领域多年的邓东平感慨,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自己对文明互鉴重要性的认知,更坚定了文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她表示,海外侨胞都是传递中国形象的“行走名片”,未来将以民俗节庆、华文教育、数字媒体为载体,用“接地气”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与全球治理的深度融合。
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首年,活动周是广州坚持“科创+科普”两翼齐飞的现实图景。通过组织活动周开幕式、第九届广州科学嘉年华、广州科技开放日等群众性活动,活动周折射出广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探索历程。
在位于和平区的鸿耘志非遗手作体验馆,一进门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非遗手工艺品:螺钿发钗、琉璃花朵、古法香牌、漆扇、蜡染装饰画……“来此参与的顾客既是感受非遗魅力的消费者,同时也会成为发挥创意的生产者。”鸿耘志非遗手作体验馆主理人张艺欢说。有体验制作琉璃花朵的顾客表示:“当全身心地把注意力都投入到双手上时,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来自俄罗斯的莉莉表示:“在中国购物的最大感受就是——快、方便、省心。”她说,用国际信用卡绑定支付宝后,仅需用手机扫一扫或者“碰一下”,就能轻松实现支付,“尤其是近期优化的离境退税政策,让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旅行和消费变得更加轻松、友好,也体现出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诚意”。
广州深挖“最广州”元素,以文化IP赋能旅游供给。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永庆坊旅游区等文旅融合标杆项目通过“非遗+科技”“美食+节庆”等模式,打造“读懂广州”主题线路。广州文化馆新馆、美术馆新馆等文化地标成为入境游客“打卡”新宠,“广州礼物”文创品牌更以粤式点心、广彩瓷器等伴手礼,将“食在广州”的烟火气转化为“带得走”的文化记忆。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广州入境游客人均消费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0%,文旅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每个观众来我们展台,都爱不释手,直说这是他们的‘心上熊’。”在15号馆山东展区,由菏泽熊猫工厂打造的高端高仿真熊猫玩偶憨态可掬,这背后有一个“非遗爆款”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