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0 12:59:40 | 浏览次数:1068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面对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央企纷纷加快相关工程项目的投产投运。南方电网22个迎峰度夏重点工程于6月30日全部建成投产,直接增加变压器容量295.69万千伏安;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火电、水电、新能源企业各展其能——火电企业深度调峰,水电企业优化调度,新能源企业抢抓风光资源,全力争发绿电。
无人机通过动态优化航线,在为数不多的云缝中开展侦察,并通过合成孔径雷达穿透恶劣天气,成功侦察到部分关键灾情信息。实时回传的灾区一线数据、高清画面直达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发挥灾情侦察和现场拍摄传输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力量突不进去、信息传不出来”等难题,为研判灾情、科学调配救援力量提供了决策支持。
李瀚明表示,乌鲁木齐机场的国际航线虽然多,但不强。比如国际航班量占比较少,国际航班密度不够,国际航线集中在中亚、西亚。香港航线实际上是乌鲁木齐唯一一条向东直飞的国际和地区航线。
青海将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视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甘肃认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是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注脚;西安和乌鲁木齐都表示,咸阳机场、天山机场的改扩建工程,能助力西安、乌鲁木齐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枢纽。
银川7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正值暑假,在宁夏游玩的甘肃游客陈芳芳12日带着孩子来到贺兰山下的西夏陵景区,走进遗址区和博物馆,近距离参观文物,聆听讲解,还通过VR体验,一层层揭开西夏陵的神秘面纱。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C919实现商业飞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其中一个个“第一”勾勒出中国持续创新突破的轨迹。近五年来,我们接连攀登一个又一个创新制高点,一系列“第一”彰显出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突破,背后是中国科研创新能力的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