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7 08:32:23 | 浏览次数:8713
展陈重点彰显文学、美术、新闻出版、音乐舞蹈、戏剧、学校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际反法西斯友人共九个领域的100多位国内外文化名人,在桂林从事抗日文化救亡运动的历史功勋。其中,包括范长江、胡愈之、孟秋江等推动创办“国际新闻社”的事迹——“国新社”于1938年10月在长沙初创,范长江、胡愈之撤至桂林后开始真正运转,在与香港“国新社”合并后,以桂林总社为中心,凭借庞大的通讯网络,向海内外150余家报社发稿,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一个新闻战斗堡垒。
技术的应用让历史场景“破壁重生”。傅常灯柜家书电子屏提供360度旋转查看功能,观众能清晰看到灯柜上“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的刻字;戴安澜的“铁汉”印章采用OLED触摸交互实物展柜,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让观众可触摸屏幕全角度查看文物的纹路与刻字力度,了解文物的细节和深藏其后的“秘密”,感受其“矢志抗战”的决心。
“邱秉衡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事迹已经收入民建中央研究室编印的《民建先贤抗战故事》书中,为我们所铭记和传颂。”民建海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邓爱军对记者说。
灵北抗日中学旧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看到,该旧址通过实物、史料图片和场景复原,展现历史场景。
6部红色经典影片不仅包括《志愿军:存亡之战》的壮怀激烈、《里斯本丸沉没》的惊心动魄、《横空出世》的振奋人心、《万里归途》的永不放弃,更有高清修复版黑白电影《小兵张嘎》《地道战》的震撼呈现,让观众在观影中重温峥嵘岁月,感受家国情怀。
在抗日战争中,中共淮北苏皖边区第四地委为了培养抗日人才,在根据地内开展文化教育工作,于1944年1月在灵北菠林庄张家祠堂创办灵北抗日中学。
南苏丹智库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 梅尔哈·路特·比尔:中国即将举行的盛大纪念活动,将引领我们重温历史。若不知来路,便无从知晓前方的道路。正因如此,反思历史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