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6 11:47:59 | 浏览次数:6089
他说,协会近年来发起的“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和“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一手扶持传承,一手发力传播。首期入选扶持计划的20位传承人,普遍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还出现了硕士、博士身影,弥补了以往“重技能、轻文化”的传承短板;哺育行动则希望为传承人和视频创作人构建交流互鉴的平台,以“内容+创意”助力非遗“破圈”。
大赛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局指导,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主办。活动现场,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宣布大赛启动,介绍了大赛主题、赛程、专家委员会、奖项设置、配套政策等基本情况,并全面阐述了大赛的背景、目标与亮点。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活动在京启动,全国共300多家非遗馆、图书馆等单位联动,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之美。在山东莱阳非遗研学基地,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大家制作花饽饽、草编等传统手工艺;在浙江余姚、衢州等地,剪纸、竹刻等一系列非遗活动集中亮相;在云南香格里拉,18支锅庄队伍和非遗艺人轮番上阵,邀八方来客共赴一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盛宴。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于建福认为,“和合”理念源于东方,蕴含着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期望。从历史上儒学文化在印尼及各国的传播,到万隆会议上儒家智慧为国际关系准则注入灵魂,再到今天我们基于“和合”共话文明和谐,这既是对过往历史的传承,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自己体验过,才知道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制作工艺有多高超。”来自浙江绍兴的青年赵昭边打磨玉石边感慨,“在遗址区附近体验,有种穿越千年、与先民共制手工艺品的奇妙感觉”。
活动现场安排了中国传统唐风茶宴演绎,中英学者进行了两国茶文化的比较讲解。北京服装学院组织“丝路共生”主题服饰展示,动静结合展示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创新发展。现场茶香飘逸、华裳灼灼,中外来宾在文明对话的愉悦氛围中,加深对彼此文化传统的了解和欣赏。(完)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