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50 | 浏览次数:8369
“在‘博物馆之夜’活动中多体现中国元素,也是缘于实际需求。”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馆长助理达里娅·马尔琴科对记者说,“白俄罗斯人非常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据了解,第一期项目将以“南陈北李”为主题,寻访中共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相关足迹,通过专家指导、实地探访、资料收集、学习交流、互动体验等形式,践行先驱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在人类文明史上,火灾与战乱始终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威胁。遭受重创之后的博物馆如何“治愈伤疤”长出“新肌”,也是文博界乃至全社会一直思考的重大问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玉鸣:生鲜电商、产地直发,包括我们即时零售这三个方面发展很快,背后就体现了我们冷链物流的重要的支撑作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陈凌:这件铜铛非常漂亮,它中间有个十字花瓣,这种形制的这个铜铛在新疆也好,在中原也好,应该说是首次发现。其实这里头发现了很多文物,对于见证中央政权在西域地区的有效治理,见证文化的传播,文化的认同,这样的非常非常的多。
他表示,中国已成为柬埔寨最重要的发展伙伴,中柬自由贸易协定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提速。柬埔寨产品得以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对华出口大幅增长;协定营造的良好贸易环境也增强了柬埔寨的竞争力,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在我看来,国际博协确定这个主题的初衷,是要提醒全球的博物馆人,博物馆正处于变革的前沿而非边缘,希望博物馆能在不断变化的全球事件和不断演变的社会需求环境中,以积极主动的作为,继续充满活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