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9 02:13:33 | 浏览次数:4530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安徽的金寨县是全国最早实行县域医共体改革的地区。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以前因为县里医疗资源跟不上,老百姓小病自己扛,大病只能跋山涉水到市级或者省级医院。当三分之一的病人要去外面看病,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当地的医保资金面临穿底。一场“家门口的医改”势在必行。
5月26日至30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界采编骨干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浙江行活动成功举办,全国各地资深记者编辑近40人参加。记者随采访团赴杭州、金华两市多个县(市、区)实地调研采访,大家一起乘汽车、坐轮船、走山路,下社区、进工厂、入村庄,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笔记录浙江大地的美丽图景,近距离感受浙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担当勇为,从人间天堂杭州“六小龙”的爆火出圈到“浙江之心”金华的“繁花绽放”,从大下姜村联建联兴联享的共富图景到“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买全球卖全球”,从良渚古城遗址的“数字未来”到走红海外的中国婺剧,从金华飘萍教育基地的红色新闻文化到义乌市融媒体中心的系统性变革……“浙”里经济的创新活力、“浙”里文脉的传承发展、“浙”里乡村的美丽蝶变,令人目不暇接、印象深刻,一幅用生动实践书写的美丽画卷铺展在浙江大地上。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纳西尔扎德11日在内阁会议间隙接受采访时表示,美方一些官员发表“威胁性言论”对会谈不利,如果谈判最终不能达成协议,则可能引发冲突。
为防御台风,三沙市11日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各部门全面进入应急值守状态,采取船舶避风、设施加固、人员转移等多项措施防台风。
6月14日到15日,“苏超”将举行第四轮比赛,多个参赛城市也在近期纷纷推出了招揽球迷游客的新招。比如,盐城推出凭入场球票免费游景区,还免费送出一份鸡蛋饼;淮安安排了“吃货球迷狂欢套餐”,100元套餐包含观赛门票、龙虾宴、淮扬小吃等等。火爆的“苏超”催生出“说走就走”的出游效应,江苏各地如何接好这一波流量?
针对西延高铁线路周边各项治安数据“零基础”的情况,四名青年民警逐一深入到沿线的地方政府、派出所及村(社区)开展对接交流,很短时间就掌握了辖区各项安保数据。在重点施工区段,工作队不间断对8个施工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和走访调研,对路基桥墩、隧道安全、防护栅栏安装全程进行盯控,并绘制出了具有西安铁警“知识产权”的西延高铁安保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