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7 23:24:07 | 浏览次数:7018
今年端午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时间相近,包粽子、挂艾草、点雄黄等传统民俗及非遗体验活动广受欢迎。津南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集中展示非遗技艺;西青区杨柳青古镇打造融合端午民俗与童趣的主题活动;武清区南湖举办龙舟赛,融合体育竞技与文化体验;蓟州区举办端午游园会,重现传统雅趣;滨海新区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推出音乐焰火秀及特色夜游项目。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
2025年端午节假期,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活动,拓展新业态、新场景,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假日生活需求,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端午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
该负责人表示,《意见》明确了三方面重点任务、十项具体举措。在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方面,一是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公众践行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绿色生活方式。推行绿色办公和大型活动碳中和,推动企业加快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型。二是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在城市方面,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杭州、重庆、苏州、南京位列档期票房前十名,其中上海市端午档票房份额上升至7.5%表现突出。
恰逢传统节日,各地博物馆也在纷纷发力。在山西博物院,“毕加索、达利与超现实主义艺术——19世纪以来西班牙油画真迹展”点燃了市民文旅游览的热情;在成都市博物馆,挂艾草香囊、编织五彩绳等端午民俗趣味课堂依次开课。一系列精彩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感受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
北京6月2日电 (记者 高凯)6月2日晚,由何冀平编剧,夏淳、顾威、闫锐导演的北京人艺经典话剧《天下第一楼》在首都剧场迎来第600场演出。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当日再谈经典的打造与传承,他表示,“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对创作者而言永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