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2 12:53:37 | 浏览次数:9029
当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中国故事更添魅力,激活无限想象。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现场,弹琴、跳舞、下棋的机器人随处可见,频频成为焦点。日本大阪世博会上,“AI孙悟空”借助讯飞星火大模型实现中、日、英三语互动,化身中国馆的“智慧代言人”。这些科技赋能的创新呈现,搭建起跨越文化藩篱的桥梁,让海外观众得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亲近中国文化,悄然激发跨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2024年11月13日,天津供暖季首日,东丽区启动了全市首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余热供热项目。该项目投资3.6亿元,新建12公里输热管道,将两家垃圾焚烧厂的余热接入城市热网,替代原有的燃气锅炉,为约5万户居民和商户供暖。据介绍,一个供暖季可节省天然气300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33万吨,政府燃气补贴支出也可减少5000多万元。
中国科技推动的,远不止传播方式的革新,更是表达范式的转型。过去几年中国国际形象的稳步提升,离不开“酷中国”形象的塑造以及与全球年轻一代达成的深度情感共鸣。国产游戏、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兴载体正以年轻人熟悉的语态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网游将“黑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熔于一炉,非遗技艺在虚拟世界焕发新生,汉服文化借直播风靡全球,国风音乐于短视频平台广为传唱……这些创新实践有效拉近了全球用户与中国文化的“心距离”,让年轻一代在沉浸式体验中,自发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诠释者。这种从“文化输出”到“情感共鸣”的范式转变,正在为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全球对话中,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认为,零售企业依托智能硬件与AI技术,能构建独特的竞争力,同时有助于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让线下门店升级为“体验高地”。
在佛山500千伏变电站,五邑大学的“智电天穹”机器人化身“电力飞侠”,攀爬在数十米高的绝缘子串上。五邑大学的“智电天穹”机器人,其携带的超声波“听诊器”能精准检测瓷瓶裂纹,通过5G“千里眼”实时回传清洗画面,将传统清洗效率提升近4倍。该项目团队负责人表示,该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在高压绝缘子清洗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起“视觉感知—智能定位—精准控制”的一体化技术体系,实现绝缘子位置的毫米级定位,清洁路径贴合度达99.2%。
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树屋酒店一份游玩攻略宣传称,可以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小熊猫,甚至可能迎来小熊猫的“敲门”拜访,体验不一样的动物园生活。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