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7 17:21:46 | 浏览次数:8632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
“每年端午节前夕,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会自发返村,参与龙舟制作或备赛。端午节当天,村民几乎全部返村一同观赛叙旧。”在博岸村村民陈国新看来,渔家龙舟不仅是渔家文化的载体,更是渔民们维系亲朋情感的纽带,“现在龙舟越做越精美了,这也离不开大家的努力”。
每每读到意大利著名政治家、法学家皮埃罗·卡拉曼德雷笔下的文字,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系主任杨琳和意大利籍教师乐小悦总是振奋不已。
近年来,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总体部署,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为打造新时代城市文明上海样本探索了新路径、新方法。一是服务大局更有效。举办“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以市民群众为主角,以城市全域为舞台,用好公园商圈、田间地头等各类空间,2024年累计开展活动3.1万场次、覆盖逾3000万人次,2025年活动已在全市全面铺开;发挥上海市文明单位重要作用,开展“共赴文明之约”市级专场活动,助力文旅商体展联动。二是统筹协调更有力。建立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54家市级职能部门和16个区为成员单位,有效形成上下贯通、高效联动、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深度融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条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赋能、成果共享,进一步凝聚城市文明建设整体合力。三是惠民举措更扎实。发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龙头带动作用,倾听市民群众呼声,持续深化“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实事工作。三年来,指导各区、各街镇突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重点内容,推进落实文明创建为民实事超1600件,其中900多件纳入市级重点清单,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动解决基层关心、群众关注的问题。创新开展“文明实践+”市级示范活动,拓展“文明实践+理论宣讲”传播新路径,打造“文明实践+公益电影”光影新空间,举办“露天电影+文明市集”市级示范活动,贯通“文明实践+文化文艺”服务新链条。四是品牌特色更鲜明。推出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搭建舞台,让群众担纲主角,讲述共建共享人民城市和建设城市文明的身边故事。今年已邀请奥运会乒乓球冠军樊振东担任首位城市文明大使,邀请美国在沪知名博主星悦担任首位城市文明特邀发言人,上海城市文明形象迅速成为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网络平台焦点,被推送到更广阔空间、更年轻群体。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学思想 见行动”主题活动,4000多家文明单位参与,形成1500多个工作案例。举办“文明实践在上海”、“我是建设人民城市生力军”新时代好少年网络展等活动,持续用好“德润申城”新时代好榜样直播间。五是宣传发声更主动。会同澎湃新闻制作播出《精神的力量》系列短视频,第一季6集全网播放超1200万次,今年将推出第二季。会同文汇报开设专栏逐区报道“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实事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会同新民晚报专题跟踪报道文明单位开展“学思想 见行动”主题活动情况。会同上海广播电台专题展播“人民城市·我们的上海”故事征文优秀作品。汇编出版《文明的力量(2024)》,集中展示上海城市文明建设成效。
事实上,今年以来,各经济大省纷纷加码促消费政策,且均将新型消费作为重要发力点。广东提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消费”,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深入挖掘机器人消费应用场景。浙江提出,打造国漫影视、数字内容、二次元等青年消费热点。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今天(22日)在深圳开幕,本届文博会现场共展出12万件文化产品,现场将交易4000多个投融资项目,举办近200场交易活动,并落地22项促交易的措施。此时此刻,我们总台央视记者于茜就在文博会现场,为我们介绍现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