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7 04:17:40 | 浏览次数:8406
“灵鹿衔芝”是一个守护平安的文房摆件,由泥人刘设计,材料为长沙窑原矿陶土,当千年窑火遇见现代网球,象征着“网球湘军”正与世界产生新的联结。
菠林村党总支书记张言美说,灵北抗日中学的创立,是为了争取敌占区青年参加革命,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为抗日战争培养人才。当时,学生在树林子里或祠堂内上课,用背包当板凳,在腿上放小木板当桌子。学生组织及日常生活是半军事化模式,每10名学生配一支步枪,还配有手榴弹。
这种沉浸式设计,让观众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时刻感受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姚新婧表示,展览注重将各部分的内容置于国际视野中,通过设置大型主题视频、中国抗战巨型照片墙、中国支援盟军作战景观等展项,以及通过一系列珍贵文物、相关图表数据等,突出反映了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抗战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在战略上有力策应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陈重点彰显文学、美术、新闻出版、音乐舞蹈、戏剧、学校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际反法西斯友人共九个领域的100多位国内外文化名人,在桂林从事抗日文化救亡运动的历史功勋。其中,包括范长江、胡愈之、孟秋江等推动创办“国际新闻社”的事迹——“国新社”于1938年10月在长沙初创,范长江、胡愈之撤至桂林后开始真正运转,在与香港“国新社”合并后,以桂林总社为中心,凭借庞大的通讯网络,向海内外150余家报社发稿,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一个新闻战斗堡垒。
从密林中的秘密营地到白雪覆盖的战场,从赵尚志策马挥刀的飒爽英姿到八女投江的悲壮瞬间,每一座雕塑都凝固着英雄故事。市民田禹航站在《三军会师》雕塑前感慨:“这些雕塑不是冰冷的石头,是抗联战士用血肉刻在大地上的史诗。”市民王雨涵也表示,曾经在书中读到的历史,如今通过雕塑变得真切而震撼。
8部科学电影包括《钱学森》《袁隆平》《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诗与真》《星河一叶》《我是医生》《与象同行》《华南虎——绝地重生》,带领观众走近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之路,感受他们追求真理的执着与热忱以及亲历科学发现的历史瞬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琼崖特委印发了《“九·一八”事变宣传鼓动大纲》,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号召全琼人民和爱国侨胞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在琼崖特委的影响下,各界爱国人士和人民群众成立了反帝大同盟、抗日大同盟等抗日团体,琼崖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