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5 19:40:54 | 浏览次数:8480
“制作药发木偶是一个极其庞杂的工程,上千道工序,至今仍需纯手工制作。”周尔禄之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泰顺药发木偶戏温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祖余受访时表示,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娱乐方式的变迁,加之烟花原料严格管控,药发木偶的表演几近绝迹,“原料申请与燃放许可的要求,令传承人举步维艰”。
“前段时间我们通过视频识别功能发现临时排水渠积水超标,立即触发预警,项目部迅速启动抽水作业,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内涝。”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无人机不仅能发现隐患推送提醒,还可通过钉钉多维表生成整改工单,关联责任人并设定整改时限。整改后,自动计算修复工程量,形成“发现—处置—验收”的闭环管理。
据了解,此次活动以“文旅+脱口秀”为主要形式,创作丰富多元:既可以从晋侯鸟尊、侯马盟书等国宝的视角,讲述山西考古发现与文明演进,让“国宝”化身“段子手”;也可推演延展历史名人的现代生活场景,通过“时光传说古今对话”演绎山西人文精神传承;还可以围绕景区体验、山西美食、民俗文化等,创作贴近大众的“种草型”表演。这些有内涵、接地气的作品,将从多个维度立体呈现三晋大地的风采。
近年来,“中医夜市”在全国多地兴起,通过夜间集市的方式提供义诊、特色疗法体验、药膳茶饮等服务,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深受市民欢迎。烟火气十足、富有趣味的“地摊式”中医医疗体验,不仅把中医健康服务融进了居民的生活,也给繁华的都市增添了不一样的健康味儿。
“如今,‘24’已成为连接生态价值与消费场景的文化符号。”黄川铭表示,这种资源整合方式保留了“天然空调城”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系统化产品设计,解决了体验碎片化问题,实现从单一避暑到康养旅居的蜕变。
如何让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提到,“非遗要结合旅游场景用起来。”以自贡灯会为例,“通过发展‘灯会景区化’和‘景区灯会化’,既发展起各种业态留住游客,又设计出不同的主题灯会,去渲染节日的氛围,赋予景区更多情绪价值。”再比如松赞酒店将非遗“请”进酒店,“会带着客人去到当地的黑陶传承人家里体验黑陶制作,去当地的藏香世家去制作藏香,这都是最经典的藏文化元素,但却恰恰是最高级的旅游体验。”
因此在不断强化税收征管的同时,应该同步适度推进税制改革,适度降低名义税率,让企业实际税负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同时国家财政收入也并不会由此减少,进而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