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8 20:22:29 | 浏览次数:5930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在保护空间网络建设上,西藏不断优化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已建立自然保护地97个,总面积43.4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08% ,基本构建了布局合理、类别齐全、覆盖到位的保护空间新格局。这些自然保护地涵盖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多种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之所。例如,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加,藏羚羊种群已增长至15万只,保护等级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雪豹、盘羊、岩羊、猞猁等野生动物恢复性增长明显。
在歌友会里,普通话标准的詹才泰成了朋友们的老师,他不光给大家矫正发音,还会用拼音输入法为大家点歌。经年累月,他便有了“十八般武艺”——能歌善舞会打鼓。
2015年,云阳发现恐龙化石,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迅速开展相关工作,最终研究建立了重庆云阳恐龙动物群,相关成果包括:发掘形成了迄今世界范围内单体最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墙;发掘获得上万件恐龙骨骼化石;发现并命名了6个新的恐龙种类;发现并建立了一个新的恐龙动物群,填补了恐龙演化序列的关键环节;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篇,出版专著2部;编制了中国首个古生物化石保护技术类行业标准《古脊椎动物化石发掘与修复装架技术规程》,并由中国自然资源部于2023年发布实施。
上海5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1日获悉,第二届S3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高丽大学校长金东元(KIM Dong One)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TAN Eng Chye)签署谅解备忘录,未来三校导师将联合指导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博士生。
近日,洞头鹿西乡附近的洋面泛起微澜,随着声呐系统的启动,3万尾岱衢族大黄鱼幼鱼通过放流的方式,入住位于妩人岙的“声波海洋牧场”。“大黄鱼幼苗通过科技项目专项驯化培育而成,可以解决大黄鱼种质退化难题。野化苗种成活率较传统方式提升60%以上。”浙江海洋大学教授严小军说。
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21日,为期2天的WGDC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在北京启幕,旨在推动时空信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