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8 11:39:12 | 浏览次数:1511
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加快了在东盟国家的布局。据路透社5月15日报道,中国在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激增,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技术领域。例如,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于2024年7月在泰国启用了一座产能为15万辆的电动汽车工厂;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宣布,在2023年向印尼镍业投资58亿美元。据《经济日报》4月的一篇报道指出,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二大外国投资来源地,近年来对东盟投资快速增长,2023年直接投资流量251.2亿美元,同比增长34.7%,投资存量1756.2亿美元,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7400家,雇用外方员工超72万人。东盟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2023年东盟在华投资新设企业2887家,同比增长35.5%,实际投资金额102.9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6.3%。截至2024年7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超4000亿美元。
午后,火卖屯里的“地质研学基地”迎来一批外地学生,向导李永耀耐心向孩子们讲解喀斯特地貌知识。这个“80后”小伙子几年前放弃货车司机工作回乡发展,现在月收入逾6000元。“以前觉得家乡穷,现在发现遍地是宝。”李永耀说。
其次,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引发企业家群体热烈反响。民营经济促进法当中许多条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禁止为经济利益等目的滥用职权实施异地执法”等。民营经济促进法回应了很多民营企业的热切期盼,对民营企业最为关心的领域,给出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譬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权益保护方面更是不含糊,多条举措明确强调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位于济宁邹城市的山东星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国内高端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从需求调研到产品交付的“一站式”定制服务。同时,设立济南外贸部,通过线上推广和精准营销策略,吸引国际流量,依托国际市场需求反哺技术创新,形成内外贸市场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该公司实现外贸销售2300吨,国内销售2600吨,形成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的良性态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有“世界超市”之称,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仅国际商贸城日均吸引22万人次客商。尽管全球贸易环境波动,义乌商家仍展现出强劲韧性。今年一季度,义乌进出口总值达1674.5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1472.7亿元,增长14.5%。
因此在不断强化税收征管的同时,应该同步适度推进税制改革,适度降低名义税率,让企业实际税负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同时国家财政收入也并不会由此减少,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一是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企业家精神即企业家才能,“人”特别是“企业家”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显示,民营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纳入法律,体现了“育企先育人、强企先强人”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