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0 03:10:29 | 浏览次数:4983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谈到,在信息化时代,媒体在促进民心相通、大道同行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则短视频、一条深度报道、一次在线对话,都能够促进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催生跨国界的友谊合作。在面对更多挑战和不确定的当下,网络文明建设需要全球各地媒介共同携手,一起努力,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创造出新的共同议题。
香港6月11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特区立法会11日三读通过《2025年房屋(修订)条例草案》,通过引入严重滥用公共租住房屋(下称“公屋”)的新罪行等,打击滥用行为,从而确保公营房屋资源得以善用。
南京6月11日电 第四届新时代中日地方民间友好组织交流大会11日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钱文华,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森山沾一出席会议并致辞。
清华大学EMBA在读生Elisangela Almeida和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João Victor分享了他们在华学习的真实经历,展现了中国教育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强调“要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加强新时代网络文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在此背景下,深度连接世界的互联网为文明交流互鉴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此次分论坛还发布了2025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城市典型案例、“网上蒲公英”典型案例以及“数字中国的机遇”系列短视频等成果,在推动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方面将发挥示范效用。这也启示着我们,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传播优秀文化、促进心灵沟通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事实上,进一步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携手共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在推动全球网络文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将不断地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甄幸)
“不懂就问,这句话我特别喜欢。”CGTN编辑、节目主持人纳迪姆·迪亚布(Nadim Diab)来中国学习工作已有10年,他通过学习京剧,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深刻体会。他经常在社交平台看到中外网友回答彼此提问,用视频拍摄跨国旅游、生活、学习工作的体验,“这样的视频让人长知识,对我们互相了解有很大的帮助和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