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6 19:52:22 | 浏览次数:0729
截至今年3月底,防城港核电基地4台机组累计发电量逾16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485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3136亿吨,种植森林36万公顷。
深耕教育咨询领域多年,台胞黄子容则聚焦农业与青年发展。她表示,泸州龙眼等农产品久负盛名,此次考察旨在了解产业环境,“我一直关注农业领域,未来希望在川台农业合作中寻找布局机会,也想把四川的机遇分享给更多台湾年轻人。”
面对“如何让外国人看懂中国文化”的疑问,方正华的回答出人意料:“年轻人不必为‘保护传统’而创作,真诚表达才是关键。”他特别提到受知名艺人王嘉尔的影响:“嘉尔哥说,出海不是算计收益,而是让世界认识真实的中国。”这种理念正在形成新的创作潮流。在方正华看来,传统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创新的起点。团队的新作《百鸟朝凤》中,唢呐模拟鸟鸣与街舞结合:“自然元素是全球共通的,就像好莱坞用《阿凡达》讲生态,我们也能用街舞讲道家阴阳。”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25年第一只华南梅花鹿宝宝顺利降生;温州平阳南麂列岛平峙岛上,“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在此安家……正如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在浙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不断上演。(完)
“梅花竞放、戏聚东方”,今年的梅花奖是42年历史上第一次来到上海。半个月内,17场演出和媒体见面会、30余场演前导赏、和3场城市快闪,颁奖晚会后的座谈会和下基层演出,火热的氛围弥漫在上海各大剧场和城市空间。更多普通市民因这次活动得以走近梅花奖,感受到中国戏剧艺术的魅力。更多戏迷也因这次活动,得以集中一睹中国当下最具实力的舞台剧演员的现场表演。也让梅花奖,实现了戏剧艺术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
众多中国企业在文博会上展现的“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硬实力”,正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交易力”。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石玉表示:“本届文博会特别策划了22项促交易措施,通过场景、通路、服务三方面再升级,以‘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实现交易环节的全面扩容、全链赋能、全程无忧。”(完)
2002年,佛山“西甲”赛事开始举办,云秀山体育场成为佛山“西甲”足球联赛的主场地。2024年,佛山“西甲”共有32支粤港澳大湾区队伍参赛,累计超146万人次入场观赛,创下史上参赛队伍最多、上座率最高、传播度最广三个之最,打造了佛山“西甲”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