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8 15:59:20 | 浏览次数:9381
“2008年起,我们逐步攻克了单层氧化石墨烯的研发难题,突破了其规模化制备技术瓶颈,打通了石墨烯从原料到应用的全链条规模化生产。”浙大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高超介绍。
邱勇表示,为了推进相关工作开展,在充分听取金融机构意见和需求的基础上,专门印发实施了《“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提出3大类18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努力把企业的“创新数据”转变成金融机构更熟悉的“财务数据”。同时,也加强和金融管理部门的协同联动,依托“创新积分制”联动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截至去年底,分3批总共征集了52万余家科技型企业信息,将其中7万多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给21家全国性银行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累计已有7000多家企业和银行签订了合同,签约金额超过880亿。目前,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全面铺开,落地业务1.22万笔,担保规模超过380亿。
“斯洛文尼亚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产业发展迅速,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弗兰盖日介绍说,“这得益于强大的研发生态与创新活力。”他提到,中国企业海信并购整合斯洛文尼亚知名品牌古洛尼后,在当地设立全球创新中心,体现了斯中合作的广阔前景。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王治林通过视频致辞说,中韩两国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建交33年来,两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经贸合作尤为突出。本届交流会紧扣保健医疗产业合作前沿与企业需求,策划清单推荐、场景发布、技术交流、银企对话等系列活动,将为行业创新发展和国际化合作提供智慧方案,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企业对华合作提供深度指导。
外贸企业长期对接国际标准,通过内外贸一体化,在弥合同类产品国内外差异的同时,有助于推动形成“国内生产—国际需求”和“国际技术—国内应用”的双向流动格局。同时,也能倒逼国内产业链提质增效,形成“国际标准—国内消费—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推动外贸企业从代工向品牌化转型,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品牌强国”,通过“质优”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
开幕式上,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专项研讨环节成为一大亮点。该环节以深化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影视产业合作,探索全球化市场新机遇为主旨,邀请非洲电影协会驻华首席代表吕克·本扎(Luc Bendza)、导演刘铉等嘉宾进行交流对谈,探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本地化策略,寻找与金砖国家影视产业合作的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