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0 06:15:13 | 浏览次数:6169
据统计,2024年,西溪南村依托枫杨林湿地、网红木桥等生态IP,打造“中国版绿野仙踪”,共接待游客195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2倍。
文物展示传播与当代科技手段、艺术形式“无缝对接”,不仅加深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也让人们在思接千载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文化根脉中汲取追寻未来的力量。
在杭锦后旗,互助就业成为新潮流。震泓种养殖合作社里,48户残疾人家庭组成“种植共同体”,发展朝天椒、贝贝南瓜等订单种植,终结了种出来卖不掉的困境;王利平的非遗工坊带动12家干货店形成产业集群,从原料采购到包装设计实现资源共享;常维倩的画院里,健全人与残疾人学员结成“对子”,前者教理论,后者学手艺,彼此成就。
2022年,村里搞人居环境整治,创建“和美庭院”,康忠贵最初没啥积极性,“那会儿我觉得打扫卫生、收拾庭院是白费力气。”康忠贵回忆。
一踏入“中国汝瓷文化之乡”汝州市,一尊巨型天蓝釉荷叶口瓶雕塑映入眼帘,它被称为汝州“市标瓶”。其蓝本为元代天蓝釉荷叶口瓶。
如今迪拉热·阿地力江已成为西南民族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准研究生。在考古领域上下求索的同时,这位新疆姑娘计划与同伴拍摄更多民族地区的中小博物馆,并结合AI等技术,进一步增强文博视频的互动性。“我们不仅想通过视频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更想在博物馆寻找中华文明五千年连绵不绝、各民族紧密相拥的力量。”(完)
王宝恩表示,要将河流伦理贯彻到大坝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行全过程,构建更加生态的水利基础设施。中国作为全球大坝建设与工程技术领域领先的国家,愿同各方携手合作,积极推动河流伦理指导下的生态大坝技术研发与应用,共同促进河流保护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