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9 13:07:26 | 浏览次数:0099
北京6月2日电 (记者 陈溯 郭超凯)记者2日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应急管理部调度指导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山体滑坡抢险救援,启动国家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6月13日9时,国家防总针对广西、福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广西、福建协助指导;新增针对河北、内蒙古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并继续维持针对河南、山东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两个工作组正在两省协助指导。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来要在他们手中实现。从“仰视世界”到“平视世界”,今日之中国更加自立、自强。少年儿童生活在环境更加稳定、物质日益富足、信息资讯空前丰富与便捷的时代,更有底气、有条件发展个性、展现自信。当然,他们有“少年意气”,也有“成长烦恼”。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直面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与突飞猛进的新媒介、新技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多重影响,身心健康成长面临许多新挑战。如何把握成长环境变化和少年儿童身心特点,为孩子们提供科学教育、正确引导和更好发展空间,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是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深入思考、协力作答的重要课题。
“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前不久,江苏省淮安市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里,新安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柏豪唱响《新安旅行团团歌》,将听众瞬间带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以精准补贴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范建华表示,要用好用足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措施,推进先进适用农机推广应用。优化补贴结构与支持重点领域,扩大丘陵山区、经济类作物、果蔬茶等薄弱环节补贴范围,提高适用机型补贴比例。支持产品创新与应用,对农机创新产品给予专项补贴,鼓励企业研发适应本土需求的机型。
社会是大课堂,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土壤。社会教育是育人全链条的重要一环,全社会都有责任参与到培育未来、创造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文化有养心志、育情操、涵养精神气质的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深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有效开发配置好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让“国风”、“国潮”浸润广大少年儿童,使他们从小懂得“何以中国”,让中华文脉融入精神血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精神文化产品的健康与否关系着孩子们的“精神空间”和“心理空间”,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深远。要提供更多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新媒介传播形式、有引领力和吸引力的书刊、音乐、影视、文化活动等,更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少年儿童身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需要帮助和引导他们更好辨识网络上的各种圈层、潮流现象,抵御不良信息和非法侵害,培育数字素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要协同发力,既防止和打击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网络言行,又加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数字产品供给,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撑起健康守护伞,持续完善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心理咨询、教育、治疗等服务,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如今,科技正融入假期游玩的方方面面。在深圳的热门景区,无人机送货线路不断上新,今年端午期间,预计每天都有上千笔外卖订单送达到景区公园里。在江苏周庄,景区新上线的大模型可以帮助游客制定专属的游玩攻略。游客只需说出“带老人孩子玩一天”,智能系统便会生成含摇橹船错峰时段、非遗手作体验、苏帮菜低糖套餐的个性化方案,还能同步预约评弹演出等电子票。